
①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安徽蚌埠卷煙廠出品的“東?!毖癱?。

②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安徽蚌埠卷煙廠出品的“玉貓”煙標。

③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安徽省煙草工業公司出品的“大鐵橋”煙標。

④旱煙竿。
翻開煙標收藏冊,一些早期收藏的煙標躍入眼簾,令人感慨萬千,往事歷歷在目,一切仿佛就在昨天。
時光回轉到上世紀70年代初,那時我便開始收集煙標,并自命名為“煙集”。當時我還是一名中學生,要想收集到一枚新品煙標很不易,畢竟沒有經濟收入,全憑自己向他人要和到處撿,每每獲得一枚自己不曾有的煙標,便會欣喜若狂、徹夜難眠。后來竟發展到癡迷的地步,為一枚煙標的得失會對摯友大動肝火,甚至在戀愛時也把支持我收藏煙標作為一個先決條件。對收藏的每一枚煙標的珍惜程度真的是難以用言語來形容,那份“辛苦”和“喜悅”是很多人體會不到的。
那時還是計劃經濟年代,社會物資緊缺,商品流通受到一定限制,商家如未經計劃調撥,從外地倒騰一些物品來賣,定會被扣上“投機倒把”的帽子,沒收??釷灤?,嚴重的還會有牢獄之災。卷煙也不例外,除有計劃調撥的一些比較固定的品牌外,市場上省外卷煙流入極少,就是有也是周邊省份的幾個有限品牌,并不像如今經濟發達、市場繁榮,商品流通廣泛迅速,煙標可交流互換、公開交易。
最初收藏的煙標以安徽和周邊省份的居多,主要是安徽蚌埠卷煙廠和蕪湖卷煙廠出品的,諸如“渡江”“東?!薄八ā薄壩衩ā薄按筇擰薄胺崾鍘鋇?。這使我想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徽州(今黃山市)老百姓關于抽煙的一個順口溜:“公社干部水上漂,大隊干部貓對貓,生產隊干部大鐵橋,社員用根竹竿敲呀敲?!?/p>
這作何解釋?公社干部也就是現今的鄉鎮干部,大隊即現在的村委會,生產隊就是如今的村民小組,社員便是村民。所說的“水上漂”“貓對貓”“大鐵橋”均是安徽卷煙品牌的代名詞,價位由高至低?!岸!本硌痰難癱輳ㄍ饑伲┩及甘且凰液叫性諍I系拇?,所以人們稱其為“水上漂”,有幾個不同版本,當時每包價格為二角八分錢,屬中等檔次;“玉貓”卷煙的煙標(圖②)圖案是兩只貓,憨態可掬,惹人喜愛,人們稱其為“貓對貓”,每包一角九分錢,屬低檔次;“大鐵橋”卷煙的煙標(圖③)圖案就是一座鐵橋,當時每包一角四分錢,屬低檔次;在經濟困難時期,卷煙供應緊張,農民喜吸自種的煙葉,晾干后加工制成,稱之為“旱煙絲”,用竹制的旱煙竿(圖④)抽吸,每抽完一筒需將煙鍋在地上敲打,將煙灰敲干凈,故言“敲呀敲”。過去人們用吸的煙來展現一個人的身份,恰當形象,也是這一歷史時期的真實寫照。
這一枚枚早期煙標打開了我塵封的記憶,讓我難以忘懷,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。